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梁赛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在国际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(Research Article)形式在线发表。该研究分析了中国储蓄率变化对全球CO2排放的影响,研究表明中国储蓄率下降所导致的最终需求结构变化会减少全球CO2排放。
近年来,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,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,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。由于资本收益率下降、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、以及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速下降等原因,中国的储蓄率有所下降,导致最终需求中投资品的比例下降、消费品的比例上升。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,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储蓄率变化所导致的最终需求结构变化最终会引致全球CO2排放总量和结构的变化。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的CO2排放达峰路径和制定更为精准的减排政策。
基于历史数据的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,从2007年到2012年,中国储蓄率的变化解释了1.89亿吨全球生产活动CO2排放。基于中国储蓄率会持续下降的预测,进一步的情景分析显示,若中国的储蓄率下降15个百分点,全球CO2排放会减少1.86亿吨,占全球生产活动CO2排放的0.7%。中国储蓄率降低会对全球各国的CO2排放产生不同影响。主要位于中国资本品生产供应链上的国家的CO2排放将有所减少,例如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。而主要位于中国消费品生产供应链上的国家的CO2排放则会有所增加,例如巴西等国家。此外,在中国极限绿色消费的情景下,因储蓄率变化所导致的全球生产活动CO2排放可进一步降低14%。
图1 2007-2012年中国储蓄率变化所导致全球各国CO2排放变化(红色国家和地区排放量增加,蓝色国家和地区排放量减少)
图2 中国各地区储蓄率下降15个百分点所导致全球各国CO2排放变化(红色国家和地区排放量增加,蓝色国家和地区排放量减少)
中国各区域储蓄率下降的效果也有所差异,主要是由于各区域不同的资本形成结构、最终消费结构、以及各部门的累计CO2排放强度(含直接和间接CO2排放强度)。例如,山东省储蓄率下降导致全球CO2排放减少的量最大,主要由于山东省在资本形成中占比比较高的部门(如建筑和机械制造)的累计CO2排放强度高于其在最终消费中占比比较高的部门(如其他服务业和食品制造业)。与之相反,内蒙古自治区储蓄率下降会导致全球CO2排放的增加,尤其表现在内蒙古电力行业累计CO2排放强度较高、且电力行业在最终消费中占比较高。
图3 中国各地区储蓄率分别下降15个百分点所导致全球CO2排放变化及针对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分析
这项研究认为,中国的增长方式转变通过降低储蓄率的方式对全球CO2减排做出积极贡献。同时,在消费率上升的大背景下,为早日实现CO2排放达峰目标,中国应进一步促进绿色消费和消费品全产业链的节能减排。
本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领衔,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、广东工业大学组成团队共同进行。中国人民大学林晨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齐剑川博士(梁赛课题组)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北京师范大学梁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。合作作者杨志峰院士对本研究给予了重要指导。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。
文章信息:
Lin C., Qi J., Liang S.*, Feng C., Wiedmann T.O., Liao Y., Yang X., Li Y., Mi Z. & Yang Z. Saving less in China facilitates global CO2 mitigation.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, 1358 (2020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0-15175-2
文章链接: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0-15175-2